主讲人:王海辉教授
时间:6月15日上午10:00
地点:腾讯会议(ID:665168655)
报告人简介:
王海辉,教授,博士生导师,国家级高层次人才,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,第三届科学探索奖获得者。其主要研究领域为无机膜在清洁能源和洁净环境的应用基础研究,开展了无机膜分离、膜催化及新能源材料的研究。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,获博士学位。先后在德国汉诺威大学做洪堡学者和博士后研究人员。2007年回国,同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,2015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,2016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,2017年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,2018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2021年获得第三届科学探索奖,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。
近年来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、面上、中德合作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(2015年),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(2019年),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(2014年)和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(2017年)。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5项。在Nat. Energy, Nat. Sustain., Sci. Adv., Nat. Communications, Angew. Chem. Int. Ed.,JACS, Adv. Mater.等学术期刊上,发表论文240余篇,论文被引用2万余次,H因子:81。
讲座摘要:
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,在工业、农业生产和能源储存转换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现在全世界的合成氨占世界总能耗的1%-2%,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合成氨生产国,中国每1吨合成氨要消耗1.62吨标准煤,因此,开发新型合成氨路线,对我们国家非常重要。近年来,利用电化学法固氮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,然而目前的研究表明,利用电化学技术虽然可实现常温常压下的氨合成,但由于N≡N三键极难活化断裂以及氮气溶解度低等问题,氮气的还原反应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非常难于进行,而且由于析氢竞争反应的存在,致使氮还原合成氨的效率和选择性都非常低。在报告中,王教授将主要介绍课题组在电催化氮还原方面的进展。
欢迎有兴趣的师生参加!